今天是立冬,这也意味着我们正进入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高发期。 11月7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卫健委、省疾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前安徽冬春季传染病疫情及防控工作进展。总的来看,当前全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气温持续下降,各种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加大。有关部门提前部署,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安徽省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疾病控制中心监测数据综合部门显示,当前安徽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呈现季节性波动。与常见的冬春季呼吸道疾病一样,covid-19和流感每年都有季节性流行高峰。最新病原监测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标本主要为XDV系列突变株,主要包括Nb.1.8.1、pq.2及其亚支,尚未发现新的突变株;阳性流感病毒标本以H3N2亚型为主(2024年以H1N1亚型为主)。此外,麻疹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随着气温持续下降,流感、covid-19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预计将进一步增加,不排除多种病原体交替或共同循环的可能性。手、脚口腔疾病可能在过去十年达到了顶峰。传染性肠道疾病方面,安徽省手足口病疫情符合全国趋势,目前正处于流行期。省疾控局指出,今年报告病例数较往年同期明显增加,可能达到近十年来的峰值。与此同时,诺如病毒胃肠炎报告病例数也较去年有所增加。从近五年安徽省手足口病疫情特征来看,4月至7月、10月至12月是手足口病流行高峰。今年安徽手足口病疫情与全国总体相似。 10月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3708例全省商品零售额比上月增长308.1%,进入快速增长期。专家特别强调,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是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区。手足口病通常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大多数患者的窦瘤症状较轻,但也有一些会出现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症状,因此需要高度警惕。六大关键举措构筑健康防线 面对冬春季节传染病疫情,安徽有关部门重点从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方面筑牢防控屏障。一是早规划、早部署。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会同教育、民政等部门召开预防工作座谈会提前召开防控工作会议,组织协调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省级联动区域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成覆盖16个地市、覆盖19种慢性传染病、5种主要证候的监测网络。今年1月至10月,全省不明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855.76/10万,总体稳定可控。三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依托省急性传染病防治组开展联合演练,及时高效处置多起基孔肯雅热、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四是强化重点环节防控。聚焦“老少”重点人群,推进疫苗接种预防流感、肺炎等疾病。从法拉加节开始,全省共接种流感疫苗69.22万剂(其中60岁以上人群16.26万剂)、肺炎球菌疫苗8.8万剂(其中60岁以上人群1.08万剂)。五是强化医疗保障。提前制定冬春季多种疾病共同防治预案,加强门急诊、儿科、呼吸科等一线救治力量配置,对门诊、急诊高效救治等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确保“收治快、救治快”。六是深化宣传教育。省卫生健康委、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每月通过多个综合媒体平台开展健康科普,不断提高公众疾病预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