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思政课让学生成为对手
发布时间:2025-10-31 10:37
近日,在淮南师范大学信息楼报告厅的舞台上,一门沉浸式音乐与思政课《烈焰边境》正式与师生见面,无视秋日校园。 “思政课特色课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行走的课堂’。”该剧总导演、淮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胡曼丽这样解释创作初衷。 2024年夏天,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雪梅教授的倡议下,胡曼丽带领一批学生深入淮南廖家湾等革命遗址搜集资料。重温红色历史,缅怀战争岁月,老一辈共产党人廖云洲将军的形象在村民的口述中逐渐清晰,仿佛慢慢从史料中浮现出来,变得有血有肉。血。廖云洲坚持了二十年,获取了党组织的关键情报,并在淮海战役中率部成功起义。 “我觉得有义务用我们的核心将他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学生导演孙长庆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刚开始创作时压力很大,但当我真正深入了解廖云洲将军的人生故事时,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要把音乐剧《烈火边疆》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从史料整理到剧本创作,这支“2000后”大学生队伍在“红色音乐思政课堂”进行。他们在反复编辑、解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自己、打磨作品,最终完成了从旁观者到继承者的转变。在解读廖云洲将军二十年的潜伏生涯时,必须清晰地描述他的内心活动。这是w帽子《廖云舟》的扮演者雷佳琪需要自己。他反复表演每一个动作,仔细研究每一句台词,将自己置身于画面中,与廖将军进行时空对话和精神交流。 “以前我认为英雄都是英勇牺牲的,现在我想,无论我们在前线的哪个位置,凡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都是英雄!”雷佳琪说道。胡曼丽用“历史事实是骨头,艺术是翅膀”来总结创作师生的原则。剧中,明暗灯光象征着信仰与环境的冲突,音乐《小白菜》和《我的祖国》则成为驱动叙事的情感线索。通过“序言+五幕”的“阶梯渗透”结构,让观众从共情走向共鸣,最终达到思想的崩溃。在李雪梅看来,“火焰边境”的价值在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三重转型。 “它取代了感情的说教,以参与取代了单向接受,以恩赐取代了课堂。”李雪梅说,当学生们为了一个细节反复打磨剧本,为了一个动作排练到深夜时,教育的价值观已经悄然从“接受教育”转变为“我创造”。这种创新的诉求穿透了大学的围墙,触及了年轻群体。淮南市第二十六中学的中学生也受邀观看了比赛。许多学生表示,这次比赛激励了他们努力学习,成为我镇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信仰之火在燃烧,新疆将守护精神家园。这一思想性和政治性深入人心的历程证明,最好的传承就是让青年当主角。”李雪梅说道。当“2000后”讲述h的故事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成为革命火种的传承者、红色信仰的传播者。 (记者陈弯弯)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