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跨入工业大省行列! “十四五”以来安徽
发布时间:2025-11-12 10:54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报道11月12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该省工业体系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区一区”,没有落实制造强省战略,推动该省由省级省份由能源原材料基地向新兴产业集聚区升级。安徽历史性地跨入工业强省行列,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出“五位一体”发展新格局。向上动力:引领长三角发展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克进在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安徽工业经济在“砥砺前行”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快速、先进、上升”。 “快”是指增长速度比较快。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位,领先于长三角和华中地区。 “进”是总量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4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收入从3.8万亿元增加到5.5万亿元,全国排名由第12位上升到第6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上”是指贡献的增加。 “十四五”以来,工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2024年,贡献rate将进一步增加至41.9%。今年前三季度达到46.4%,几乎撑起了“半壁江山”。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和“火车头”作用日益凸显。结构优化: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安徽继续深化“双招双引”,提升世界制造业大会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水平,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制造业走出“强筋骨、爬高做强”的结构优化快车道。 “十四五”以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1%,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3%提高到43.6%,位居全国第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2%至16.1%。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8%,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6.2%,创“十四五”以来新高;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33.5%提高到42.4%,高出全国7.8个百分点。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成效显着 我省推动现代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智慧绿色转型,探索“以亩立英雄”的安徽改革之路。我省制造业发展质量指数由全国第7位提升至第6位。以额外的力量攀登“高”。企业研发投入超千亿元,“民族品牌”超过200个创新平台。目前,全省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覆盖率已达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人均收入由146.8万元增加到187.2万元。亩均收入、亩均税收分别增长30%以上、近4%.0%。加快向“智慧”努力。 “十四五”以来,我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提升。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不到1000家增加到目前的2.33万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由全国第15位提高到目前的第5位。它有铜培育了一批全球“灯塔工厂”、国家智慧工厂、带动产业变革的5G工厂等产业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加快“绿色”之旅。到2024年底,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8%,支撑增加值增长7.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2%,低于全国4个百分点。新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安徽坚持把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 “一链一策”推动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光伏、新能源存储等新兴产业形成集群、集群,打造制造强省的“产业支柱”。 “十四五”以来,全省汽车及新能源年产量gy车辆分别增加了2倍和15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均领先全国;装备制造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位,其中高端装备收入占比近50%。工业车辆产销量、国产六轴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相继突破2000亿元大关,2024年突破5000亿元;全省戏剧记忆产量位居世界第四、全国第一; LCD面板显示驱动芯片晶圆代工市场份额主要为全球;先进光伏及新能源储能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与此同时,安徽制造品牌在“走出去”中展现强劲势头全球约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用电器、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变压器、工业车辆均为“安徽制造”;“十四五”以来,机电产品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三新”出口额同比增长71.9%。 “十四五”以来,行业数量不断加速。规模以上企业由1.8万家增加到近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8500家增加到2.3万家;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从2818家增加到7221家,均增长约2倍,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690家,位居全国第8位,专精特变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营收超亿元企业由454家增至775家,百亿元企业由36家增至61家,千亿元企业由4家增至6家。优质项目将纷至沓来。 2022-2024年,全省引进项目连续三年突破万个,其中新开工项目共计129个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 “十四五”以来,全省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制造业投资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技改投资年均增速21.2%,位居全国第二。在服务企业方面,打造以安吾身份的“企业赋能”服务品牌,打造“1+16+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即1个省级枢纽平台、16个市级综合窗口服务平台、X个省级及以上一般性服务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缺陷服务柱塞),解决企业融资难、转型难等共性问题,赋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以企业服务的“正确性”实现企业成长的“加速”。要做好“贷、投、板”结合,用“金融活力”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目前,全省186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是“专精特新”企业。 (记者王乔徐梦宇)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