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暑期入境旅游高峰期间,北京、上海等城市成为境外游客的首选,也引发了新一波入境消费热潮。谈起在北京的消费体验,已经在北京首都机场办理退税手续的塞尔维亚游客米兰·拉扎雷维奇赞不绝口。他说:“我(在中国)买了一架无人机,价格(退税后)比商店里的价格低,在中国的购物体验非常好。”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中国购物”成为继《旅行》、《中国导购》、《一定要带空箱子来中国》等以购物消费为主题的视频博客之后的又一热门话题,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泛滥成灾。入境旅游的火爆,正在推动“中国买”成为经贸文化交流的新纽带。为什么有“购买C“中国”在国外这么火?今年4月以来,我国出境退税政策不断优化,有效拉动了境外游客入境消费。从旅游指南主导社交媒体平台,到外国人涌入商圈,“游中国”从简单的旅行体验升级为文化探索与狂欢消费相结合的复杂旅程。菲律宾博主夫妇“Jan和Ann”分享在上海的购物经历。今年7月,夫妇俩的博主“中国”在国外如此火爆?菲律宾“Jan和Ann”在海外视频平台YouTube上发布了许多以上海旅游购物为主题的视频,视频中,他们对中国多样化的商品供应、舒适干净的购物环境和消费体验印象深刻,从传统的小笼包到网红“脏咖啡”,从琳琅满目的购物品牌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服装款式……体验了上海的摩登风情后,他们在视频中表示,来到上海怎能抗拒购物的诱惑呢?另一方面,便利的支付环境也让英国博主“OTWD夜游情侣”感到惊讶。外出时忘记带手机也没关系。您只需在掌上刷卡器上“挥挥手”即可轻松完成支付。他们在视频中表示:“这个国家拖欠付款的先进程度令人惊讶。”博主赞叹的背后,是中国“朋友圈”的扩大、离境退税服务的升级、支付环境的不断优化。一系列政策红利释放。强化政策、升级供给、优化体验的消费新图景并未开启,数据就是最容易理解的证明:今年三季度,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检查出入境人员1.78亿人次,同比增长12.9%;其中外国人201人。接待旅客3.4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其中外国人免签入境724.6万人次,同比增长48.3%;今年1-9月,申请出境退税的外国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29.8%,退税金额同比增长97.4%。外国人想买什么?南非博主“因为我是Lizzy”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满载”从深圳华强北回国舞台,华强北是外国博主访问深圳的必去之地。南非博主“因为我是Lizzy”走访了华强北商场的多家店铺和摊位,指着智能手表、充电宝、耳机等电子产品,一一向商家询问价格。优惠的价格和优惠ch功能让他直接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并说道:“我的背包现在已经满了,而且价格真不错。”加拿大博主《Luke Martin》与昆明大观转新农贸市场的蒸笼抽屉合影。外国社交媒体用户对中国美食赞不绝口。除了科技,中国文化也令人着迷。加拿大博主“Luke Martin”直接步行来到昆明大观转新农贸市场,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在烟花声中了解他们特殊的饮食文化。不少网友在他的评论区表达了对中国美食的赞美和渴望。德国博主《Lesley Adina》爱不释手,很喜欢拉布布的周边环境。除了烟熏食品,近年来的热门项目也赢得了外国游客在中国的青睐,其中北京泡泡玛特城市公园成为他们的必去之地。德国博主《Lesley Adina》表示,“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泡泡M里的一切艺术城公园让你开心。”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购物”数据背后的文化旅游需求猛增显示,今年上半年,出境退税销售同比增长94.6%。纪念品、时尚玩具、科技产品成为外国游客喜爱的热门消费品,单纯的产品销售已被“文化体验+消费”的一体化模式所取代。《中国助推旅游产业吸引游客》文章截图从“看风景”到“买文化”,从“买制造”到“买智造”,文化旅游入境消费趋势变化的背后,是文化旅游需求的大变化。国际旅游界《旅游世界》报道称,中国重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将吸引不满足于传统旅游游览的游客,追求更有意义、更沉浸式的体验。通过突出地方特色、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中国正在塑造日益多元化、充满活力的旅游市场。随着更多利好政策的落实和消费场景的改变,“中国代购”将为iof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科技与文化在购物篮里相遇,当便利与品质与服务结合,这场跨境消费节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坚实纽带,谱写开放共赢的新篇章。 (文 韩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