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解读 |全要
发布时间:2025-11-11 10:37
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十五五”生产力规划确立为“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十五五”时期为何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如何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全生产力要素是指所有要素的生产力,是总产出与综合要素投入的比值。它不仅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质量、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科技与经济融合程度。 ”全要素生产率反映的是全部投入要素减少后产出的增加值。它衡量单位投入带来的产出水平,反映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发展、组织变革、专业化分工等方式增加的产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邢伟举例说,在劳动力、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某企业的产出增长了5%。这额外的5%来自于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世界各国虽然都非常重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普遍面临着全要素生产率不足的挑战。数据显示,过去20年,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仅为0.7%左右,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英国、法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也下降到1%以下。作为生产力新质量的主要标志,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将直接决定我国经济内涵发展水平和潜在增长率水平。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提高综合生产力要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完善相关方针政策,加快发展与新生产力更加相适应的劳动关系,促进各种先进劳动要素融合形成新生产力,生产要素总要素显着增长”。“党的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再次给出了全要素生产率,显示了主要决策者建设现代化体系工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部副主任徐兆元表示。“十五五”期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关键判断,“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增多”。传统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减弱;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增长乏力。 “全要素生产率的稳步提升将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徐兆元说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测算显示,到2035年,我国将普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提高到2%左右。在内外环更复杂的情况下,2%的增速从何而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发展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拉动,对应了技术革命性突破、产生新产品等关键内容。生产力提升,劳动力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刻转型升级。 “创新技术可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构建新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要素。”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不仅要看增长速度,更要看增长质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和合理数量有效提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提高整体生产率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它既是衡量劳动要素质量和劳动要素配置效率的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指标。”邢伟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然而,当生产力全要素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时,在不增加或增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配置效率,可以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创新驱动提升空间扩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有效抵消传统要素投入下降的影响,为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新的可持续动力源。 “十五五”期间如何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看到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具备许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已突破30万亿元,占全球近30%。总体指标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这意味着我国并不缺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所必需的规模化生产、创新技术和创新模式的应用场景。”徐招元表示,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的桥梁,打通研发和市场,对于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加快场景培育开放、推动新场景规模化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除了场景的应用和扩展,数字化和绿色发展也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空间。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绿色低碳等领域不仅会产生更多新的效率增长点,还将释放更多结构性红利。 “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通过创新提高生产力要素总量。这不仅包括运用科技创新打造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还包括创新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劳动者、生产材料、生产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跨越。既要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又要转型改造、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及时运用创新成果提升供应链水平。”业。”邢伟说。受访专家也表示,要更加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发展新生产力,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真正让各类优质要素高效、自由、有序流动。 (经济日报记者 顾阳)(责任编辑:胡锋)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